郭建南同志生前工作照
在荔潭村,郭建南家喻户晓。半年前,这位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驻村扶贫干部,因劳累过度,在办公桌前去世,年仅50岁。
从2011年4月19日驻村,至2012年11月22日因公殉职,郭建南用583天的时间,实现了荔潭村的华丽转身。如今,崭新的村委会综合楼;焕然一新的学校玻璃窗、自来水管;整洁的混凝土路面……似乎还在向我们诉说,这位一心为民的“扶贫使者”用生命谱写的扶贫壮歌。
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郭建南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2011年4月,在广重集团下属的广东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担任质量检测主管的郭建南受组织委托,从广州来到阳西荔潭村驻村扶贫。
“还记得2011年5月见面的时候,郭建南曾说过‘我连把电脑打开都不会’。”阳西县副县长袁丽彬回忆道。但短短一年多时间,50多岁的郭建南已经能熟练地操作扶贫工作的报表系统。郭建南还学会了阳江话,不仅能听懂,还能说上两句,这是他整天往村民家钻的结果,也是他尽快融入荔潭村的法宝。
2012年底,扶贫开发“双到”进入收尾验收考核阶段,郭建南更是没有丝毫的懈怠。“这一个多月来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蓖ご甯刹康墓阒丶磐轮芫附樯?,有同事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但是郭建南总是说,“工作干不好,心安不下来啊”。
想方设法帮大家早日脱贫荔潭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郭建南初到之时,全村集体收入仅0.6万元。经过调查核实,扶贫贫困户共51户9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31户68人,无劳动能力的20户25人。
在荔潭村狸山垌,有约80亩的农地。“以前就种两茬,到了冬季就抛荒了?!崩筇洞逯橐锻担侠戳酥?,想着法子利用这块地,指导22户帮扶户种上五彩薯、玉米、辣椒。很快,郭建南又发现荔潭村养猪有很不错的硬件条件,不少农民都乐于从事养殖工作,只是苦于缺乏技术、资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于是,他积极主动联系广州地区的养殖企业,一方面引入技术人员来农村实地指导农民开展养殖,另一方面则引进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引导村民科学养殖。
在他的统筹安排下,该村投入资金18万元重点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而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率达100%.一份没写完的扶贫方案一年多的扶贫中,郭建南一直想的是如何拔去荔潭村的“穷根”,他时常琢磨,扶贫开发三年一期,不能扶贫队前脚一走,贫困帽脱了又戴上。为此,他给荔潭村制定了一份扶贫方案,包括投资10万元种植10亩何首乌;投资25万元养殖500对鸽子、种植20亩油茶树。
叶挺华说:“这是郭建南生前最看重的项目,也是生前一直在忙碌的项目。”临走前一周,郭建南和大家一同商讨过这个计划;临走前一天,郭建南带着村委向广重领导汇报了这个计划。
去年11月22日晚8点35分,叶挺华收到了郭建南的一条短信:“叶书记晚上好!两个新的集体项目都由村委会委托四个现任村委管理,很明显被外人看为谋私利??煞窀奈桓龃逦桓隹煽咳烁鞴芤桓鱿钅俊兀俊闭庥Ω檬枪戏銎堵飞戏⒊龅淖詈笠惶醵绦?。
记者印象郭建南一生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扶贫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也许他所做的事情,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却具体、平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正因为这些“小事”,温暖了基层群众的心,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群众。他敬业、爱岗,不图名,不为利,甘愿为贫穷落后的荔潭村脱贫致富献出一分力,造福一方百姓,并最终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一意为民的承诺。
来源:阳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