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放映设备
刘章南 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刘章南 正在为村民放电影
在广东省封开县革命老区平凤镇的村村寨寨,活跃着一名已有43年"映龄"的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很普通,衣着朴素,外貌清瘦黝黑,一副地道的乡村老伯模样,退休前是基层文化干部;他很不普通,近半个世纪以来在75个老区村庄搭起流动银幕大蓬车,一个担架挑起43年"乡村电影院",深受乡亲的敬重和喜爱。他叫刘章南,今年已65岁了,却难舍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仍在播种乡村文明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镇里无人不晓的刘站长
43年来,刘章南走村串寨放电影,用银幕为地处偏远的老区人民打开一扇世界之窗,用文化之光照亮山村孩子的斑斓梦想。他的名字在平凤镇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亲切称他"刘站长". "刘站长,什么时候来我们村放电影?"每当遇上他,村民们总是这样问。
"刘站长来村放映了!"每到一村,村里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刘站长来啦!"每到一所学校,孩子们都围着他欢快地跳着喊着。
1972年,22岁的刘章南高中毕业进了镇文化站,便开启了为村民放电影的人生。白天在站里工作,晚上下村义务放电影。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镇内散布着75个大小村庄,刚开始时,刘章南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放映机。一端挑着电影胶片及发电机等,负重百多斤,徒步走各村。那个时代,村民能看场电影比过年还热闹,人人喜上眉梢。有一回,刘章南在最边远的古石村放完电影时,晒谷场上仍有100多人不愿散去,村民们央求:"刘站长,你再给我们放个片吧,我们难得有场电影看,大家舍不得你走啊。"这感人一幕令刘章南忘了来回路途的苦累,爽快地答应了。那一夜,刘章南回到家,天已经亮了。这样的情景,后来他常遇到,便有求必应,习以为常了。1975年后,县里配了自行车,虽告别了"徒步挑担"的日子,但骑行的多是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艰辛依旧。1982年,刘章南成为文化站长后,仍一直兼任放映员。2010年到龄退休了,却怀着难舍对放映那份痴情,任性地要求继续担任放映员。一台放映机,他已经坚守了43年,从黑发青年到白发老人!提起刘章南,人们无不被他的执著而感动。40多岁的范村村干部聂姨动情地说:"我是看着刘站长放的电影长大的,现在我的孩子也在看他放的电影,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服务,难得的好人啊".
传播文明不遗余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农村放映事业最红火的时期。刘章南每年放影250多场,平均每月20多场。为了准时放映,他一般在下午4点钟就要出发,翻山越岭,涉水过河,顶风冒雨,一身汗水一身尘,放完后又披星戴月赶回家。无论是严冬腊月,还是炎夏盛暑,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历尽艰辛,他从没失过约,误过场,也没有半点怨言。有一年夏天,在去古显村放映时,刘章南突然头疼发作,但离原来约定的放映时间只有2小时了。他顾不了那么多,立即和同伴一起,带上器材骑车赶路,当时去古显的桥还没有建好,他俩只好扛着自行车冒险涉水过河,可正值雨季,好几次差点被河水冲走。当他们到达古显村的时候,800多名村民早已在那里等候,那热闹场景令他十分感动,连头都不觉得疼了。为了让村民都能看上电影,大至七八百人的大场他放,小至只有两三户人家他也放,遇上下雨打着雨伞也放。近十年来,下村放映次数减少了,但他放映的范围已扩至邻镇各村庄。从那个时代至今,他放电影上万场次,走过的路程逾万公里。
身兼数职充实人生
刘章南作为基层文化干部,除了放电影还有许多宣传工作。在放电影前,他善抓时机,为党和国家政策、法律及县、镇中心工作担当义务宣传员,宣传如森林防火、农科知识、计划生育、社保医保、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等工作。多年来,他还为村民送去法制知识、种养技术信息等宣传片达600多场,由于贴近老百姓生活,内容深入浅出而深受欢迎。他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该镇1995年建成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1997年更新了一批文化器材;2004年建成文体广?。?012年配置了数字放影机,他都尽到了职责。而推动老区镇群众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他同样是倾尽全力。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组织开展舞龙舞狮,曲艺表演,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他还组织成立了平岗、广峰、凤村等3个村级曲艺社,组建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平凤街口女子舞龙队和由10人组成的古石村貔貅队,多次在不同的村、镇、甚至到相邻的广西梧州及本省云浮郁南等地交流演出。
刘章南退休当年,就担任了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主任,他的身影常出现在镇内各小学的课室里,义务给学生上革命历史课,讲传统美德,用无私奉献的言行为青少年树楷模作榜样。
去年,平凤镇内属大革命时期的农军指挥部旧址(大造宫)被建成肇庆市青少年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他极力争取,成为该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又多了一份兼职,并且乐此不疲。每逢有人参观学习,他都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并饱含激情介绍老区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宣传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重大节假日,参观的人数批次多,他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顾不上午餐,甚至连茶水都没空喝上一口。有人曾劝他,"你年纪大兼职多,讲解员的工作太辛苦了,就放弃吧。"他是这样回答:"我是本乡本土的老区人,年纪大有熟悉历史优势,当讲解员最合适,在我有生之年,身体还允许,能多干点事,为老区人民多作点奉献,是我最大的快乐。" 43年风雨路、43年老区情,刘章南自豪而快乐着??伤钠拮有睦锒嗌儆械愀械?委屈":"一年到头,都没有几天能在家。""以前,孩子还小时,生病还得我一个人去隔壁借钱、借单车送去卫生院看病。""家里的农活,几十年了,他基本没沾过手。""原以为他退休了,有空闲顾一下家,谁知在外似乎更忙了。"妻子不经意的几句"怨言",正是刘章南同志43年来乐为老区播文明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