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大村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8402.8元,增长3.2倍;村集体年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13.8万元,增长8.14倍,这是中山市公安局驻大村村联合帮扶组民警饶海新所交出的成绩单。而驻村帮扶组带领村民创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则为村民自主造血、彻底脱贫建立起了长效机制。
27日下午,中山市公安局举办“每月一星”饶海新先进事迹媒体见面会,中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谭培安出席见面会并讲话。
筹资90万元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
大村村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西北部,距离县城40多公里,属革命老区。全村282户村民中有贫困户39户160人,2012年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150元,是德庆县4个贫困村之一。
2013年,中山市公安局民警饶海新主动请缨前往,并担任联合帮扶组组长,进行为期3年的扶贫“双到”开发工作。初到大村村,饶海新便带领帮扶组成员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发现村民最迫切的问题在于交通不便?!暗笔贝謇锎蟛糠值缆访挥杏驳谆?,多为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村民出行不便?!比暮P滤?,“遇到雨季,路面积水高达40多厘米,村民出入只好卷起裤脚或搭乘竹排?!?/p>
饶海新将情况向上级汇报,通过积极沟通和极力争取,2013年8月,县公路局同意将部分资金指标放到大村。不到一个月,涵洞即修缮完毕,下雨天出村乘竹筏成为了大村村的历史。
随后,为彻底解决大村的交通问题,饶海新又多方努力,并争取到省里90万元的村路硬底化指标,修建了三条共约3公里的道路,实现了大村全村道路硬底化,并装上了路灯,也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大村村“环城公路”。
创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
“没有他,大村不会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5岁的梁广兰老人在大村当了30年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眼里,饶海新就是大村的致富使者。
通过民生工程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但没有真真正正增加村民经济收益的项目,就不能达到带领村民脱贫的目的。为此,饶海新带领驻村帮扶组,和村民一道创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3年底,饶海新决定利用冬收过后田地闲置的时节,号召村民开展种植工程。但村民认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大规模种过果蔬,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销路,谁也不肯去种果蔬。
针对这种情况,饶海新邀请农业专家到大村现场调研,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农作物作为主攻方向,在村里划出20亩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现场展示果蔬种植项目,并向村民承诺保底价回收果蔬,由帮扶组负责销售。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创新建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比如,由中山市古一苗木有限公司出资80万元,联合帮扶组出资40万元建成占地100亩的大村村桂花苗木种植基地,按照投入比例,大村村每年将享受桂花种植基地收益的30%作为利润分红。
通过开展产业扶贫,短短两年时间,大村村贫困户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加到8402.8元,增长3.2倍;村集体年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13.8万元,增长8.14倍,饶海新带领大村村民找到了一条长效稳定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