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左)在监督村道改造
走进革命老区云城区河口街双上村委双上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河两岸绿树成荫的景象。文化广场上,各种文体娱乐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和健身,沿着小河北岸的环村绿道走,弯弯的小河和亲水平台、蜿蜒的硬底化村道、清洁干净的屋巷、错落有致的楼房、青翠欲滴的绿化,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双上村的蜕变,与一个人的无私付出密不可分。他,就是该村村长陈金龙。
陈金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初期,他离开家乡双上村下海经商走上致富之路??醇蚁缏浜蟮拇迦荽迕玻陆鹆闹泻懿皇亲涛?,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意转租给别人经营,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
为了让双上村旧貌展新颜,陈金龙用筹到的397万元分别建设了一幢占地约400平方共八层的文化综合楼、环村绿道、禽畜集中圈养点,重建了粤中纵队旧址、文体广场、森林公园、自来水工程等工程,成功地将双上村打造为生态文明示范村。
有村干部回忆说,在建设生态村初期,由于一河两岸种有很多果树和蔬菜,大部分村民都不愿牺牲个人的小利益,生态村建设工作无法推进。面对这个难题,陈金龙率先垂范,让出自家的菜地,砍掉果树,然后逐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遇到“钉子户”他自己出钱解决,在他的带头示范下,村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被动变主动,积极投身到生态村建设中。
双上村是革命老区,为了传承红色文化,陈金龙带领村民重建了粤中纵队旧址,恢复了原貌,并且陈列展出当年革命的历史资料,使之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为了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粤中纵队在双上革命老区的历史,陈金龙多方打听有关粤中纵队的人和事,多次上门向老一辈请教,多次走访老游击队员,当打听到高明有粤中纵队的历史博物馆,便组织人员专门去了解情况,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把粤中纵队在双上活动的革命史收集整理好。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近年来,陈金龙带领村民依托地理优势,靠山吃山,打造主打产业,成立了檀香经济合作社,与楠楠植物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1300亩的檀香基地,形成檀香茶、檀香药品、檀香名贵木制品等产品;成立了沙糖桔专业合作社,形成沙糖桔专业化种植,批量化销售,网络化产品信息交流;利用离市区近、环境好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形成河口白菜心品牌,从而大大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每年人均增加收入2500元;将村里的一部分水田出租给蔬菜种植专业户,既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也富裕了,打造平安和谐村居就成了重要的环节。为了强化村中各项事务的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陈金龙把村中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经济能人等组成乡贤理事会,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要求,积极调解邻里小纠纷、兴办农村小公益、纠正群众小陋习、提出工作小建议、履行自治小职能,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项目的建设,参与基层的民主管理。同时,该村还相继制订了卫生清洁公约、治安管理、绿化管理等村规民约,推动了村风民风的建设。
如今的双上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修建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河两岸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整洁优美,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的美好景象。为此,双上村先后被市、区评为生态示范村,201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陈金龙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他说,会一如既往地带领村民走在强村富民的路上,为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云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