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手一脚建起的家庭农场效益初显,饶小丰对未来充满信心。( 曾昭霞 摄)
梅县的偏远山区桃尧镇桃溪村,有一位从广州从化返乡的农民工饶小丰。饶小丰科学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在300亩山林上进行多元化种养,做足山水文章,经过六七年努力,成立了“梅州市桃尧九丰家庭农场”,效益初显。
放弃好职位毅然回乡做山水文章今年近50岁的饶小丰,是个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他的家乡梅县桃尧镇桃溪村,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转战赣闽粤边区的区域,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游击区。受革命老区的传统影响,从小饶小丰就立志要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高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桃溪村,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函授三年学习和市农业部门举办的农牧科知和技能的两年培训,学得一技之长。之后,他便以农技员身份在梅州和珠三角的农牧企业打拼。每到一处,他的工作都受到好评,他还将种养和经营管理各项心得,先后撰文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在经营名猪的广州从化达南农业发展公司任职时,他还从一般工作人员升任至总场长。
俗语言,异乡高床玉席再好,还不如家里的狗窝。浓浓的思乡情结,让饶小丰还是决定回乡创业。他希望将自己的专长带回家乡,打造一个农场式的绿色生态庄园,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匾淦鸬蹦甑恼飧鲅≡?,他深情地对笔者说道:“广大农村,特别是深山老区的山山水水都是无尽的资源,良好的生态屏障,当地农民和许多返乡农民工只要运用好国家土地产权流转政策,每户人家经营好一个农庄式山寨坑洼,就是一个绿色经济明珠,就会形成遍地璀璨。”
巧干加实干家庭农场效益初显2007年冬,饶小丰和妻子一边规划蓝图,一边选点在桃溪村九寨岽山窝,排除万难,开始了他的开发经营。把山窝数十亩山脚旱地和湖洋田以及山寨三面300余亩山林承租下来后,饶小丰和妻子马上着手建设基础设施,想着容易干起来全是力气活,挖塘运土,筑坝库水,主体工程便整整干了两个冬春。接着是修整山脚种果梯地,修建两幢共700平方米的猪舍及大型沼气池。他还建起一座两层楼的办公和住宅楼房,沙石建筑材料来自未修水泥路的数十公里外。夫妻俩既是将又是兵,日夜操劳奋战。
与此同时,种养项目也逐项落实。饶小丰思考,当地有个土种黑猪,虽体型限量只是百斤左右,饲养周期长,但猪肉香甜嫩滑,市价等于普通猪肉的3倍,于是在养畜上确定以当地黑猪为主打,而且饲养方式上实行圈放两栖,再提品质,终成庄园主产品牌和庄园特色。300亩生态林得到良好?;?,柚果也发展到近30亩。饶小丰还惊喜地发现,浓密的山林竟是草药遍地的中药园,诸如含维生素特高的野果、具有高效的跌打草药等,有的还属珍稀名贵药材,于是他马上着手开发利用。经过六、七个年头的努力,饶小丰顺势成立了 “梅州市桃尧九丰家庭农场”,走出一条山上绿嶂蓄水,山裙柚果成林,猪、鸡、鹅群走地饲养,药、稻、菜、鱼多业兼营和循环利用的路子,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农村山寨绿色环保生态企业。由于当地政府重视,一条5公里水泥乡道也通到了那里,参观考察者纷纷感叹,这里就是田园诗,这里就是山水画。据饶小丰透露,农场去年出栏270头土黑大猪,产值60多万元,加上果、鱼其他收入,总产值达70多万元,利润13多万元,预计今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因成本增高,利润15万元左右,其中,土黑大猪一项出栏560头左右,产值达100万元。
谈到发展,饶小丰告诉笔者,近年将承租山林增加到600亩,在庄园继续完善的同时,主产品土猪年出栏就要上升到1000头以上,产值超200万元,还将实施农、旅结合作为转型升级,把庄园也打造成旅游景点,并成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