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佳禾现代农业园
高速公路出口景观提升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亮点
志睦楼民宿经营者张振忠向记者展示曾经的宣传报道
立秋刚过,秋高气爽,正是旅游好时节。梅县全域旅游从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时间上做文章,全面擦亮“中国旅游强县”的金字招牌。
A
全域旅游:景点变景区
上篇我们讲述了以景点带动周边区域全旅游的基本情况,从梅县的新城到雁洋镇到东西南北中,梅县旅游除景点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游、乡村游,正成为一个主体。在采访中,我们提到了千年古刹灵光寺,灵光寺也是一个老景区,它和雁洋镇的阴那村是共生共存的,“我们将整个村子也打扮成客家乡情的景观,这也是我们前些年的工作”,灵光寺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阴那村依托灵光寺景区和美丽乡村环境的提升,正在规划建设以民宿旅游业态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以避暑和登山休闲为主线、适度规模的民宿旅游集聚区。
近年来,从梅县乡村到新县城的所在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让乡村出现了一路好风景。单雁洋镇就投入2亿多元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0多公里长的自行车绿道慢行系统,改造民居430座。
从雁洋镇的乡村旅游,我们又回到了中心城镇,梅县的程江镇是梅县区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梅县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窗口和主战场。梅县区旅游局邓清说,去年以来,梅县区以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标准,科学合理整合梅花山公园、人民广场、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亲水公园、盘古步行街、精宫博物馆、万秋楼、济济楼、大屋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休闲场所,共投入200多万元完善新县城的旅游标识标牌,在梅县人民广场增设了旅游咨询点一个,提升了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
就拿富有客家特色的文体中心和曾宪梓体育场来说,梅县是全国知名的“足球之乡”,发展“旅游+足球”成为梅县区的一个亮丽名片,梅县铁汉生态足球队参加中乙队联赛的球队主场就设在曾宪梓体育场,每年有30多场次的大型足球赛事在这里开战,吸引全国各地的球迷、啦啦队等足球爱好者前来梅县观看精彩足球赛事和休闲旅游。文体中心设立梅州客都书画艺术研究院,定期开设各种书画主题展览和书画艺术交流。
位于南口镇的四季佳禾现代农业园是近年梅县旅游的后起之秀。说起四季佳禾,这个旅游景点最特色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四季出佳果,所以一露头,就成为了众人的所爱,该景点是前几年梅县一位主要领导去浙江学习后引进的一个集高效设施、农业规?;?、科技创新载体化、田园旅游休闲化的一个典型,这是由浙江老板和他的股东们这几年来精心打造的旅游精品。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30亩的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有各种新奇的农业作物,四季佳禾的总经理彭万年介绍,如今该景区作为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园区已向周边农户集约闲散土地300多亩,开发花海、科普教育基地、私家田园、特色餐饮,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每逢假日,领着自己的孩子来这里看看奇花异果,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从梅县区旅游部门了解到,像四季佳禾一样,近年来,梅县区坚持用生态旅游理念来谋划,以休闲体验式为突破口,实现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让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在创建全域旅游中,谋划农旅共强的格局。
B
文旅结合:注入全域旅游新内涵
客家人自古崇文重教,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以古兴旅同样也能使旅游赋予文化内涵,凸显城市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就拿南口镇来说,该镇的侨乡村是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这里的古围龙屋各具特色,内有杠横堂式、“九厅十八井”、杠式等98座,简直就是客家建筑的“活宝”。在采访中,记者邂逅从广州远道而来的游客钟小姐,她参观了南华又庐、德馨堂等古民居后,对记者说,真是太震撼了,像侨乡这样保存完好的大型古建筑群,很罕见,很美。
说起南口保存古围龙屋,凝聚着几届政府所花的心血。如今只要你驱车从兴宁方向进入205国道,你就会被南口镇的古围龙屋所吸引,每年春夏秋冬,来南口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据悉,2018年4月,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将在这里和千年古镇松口举行,谈起明年的盛会,南口镇主要负责人高兴地说道,这是对我们推动文化全域旅游的肯定。
据梅县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除了南口、松口有古围龙屋、古祠堂以外,还有城东的古梅梦景,还有十多个足球小镇也被列入文化旅游的新内涵项目中。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利用人文意识、自然等资源,来做足做好全域旅游的新文章。我们在采访中又看到了一个新的东西,那就是位于松口镇的南寿峰,南寿峰健康文化产业园是由张京维董事长亲力亲为打造的,之所以新,就是它将旅游与健康养生结合在一起。年过花甲的张京维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松口镇德化村人,一直从事医药健康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梅州市引进科技人员时从外地回到梅州发展,先后打造了庆发药业和岭东大药房等知名企业,弘扬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打造集健康休闲和中医药养生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一直是张京维董事长的心愿,说起南寿峰未来的发展蓝图,张京维董事长更是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建设项目:南药长廊、养生酒店、高空栈道、寿星公广场等等。
从古到新,梅县全域旅游发生了一个突破性的飞跃,老旅游景区焕发新格局,新的景区注入了新的理念,这可以说是全域旅游中的一大进步。
C
人景融合:人人是旅游名片
全域旅游最终的落实主体还是人,过去谈景点景区,那仅仅是所在地的份内事,现在谈全域旅游,就必须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联系在一起,只有人人都成为一张旅游名片,全域旅游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新县城的程江镇,有一座古老的济济楼,这里外墙400多米长,如今已变成了文化长廊,程江宣传委员张爱民说,文化长廊和全域旅游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为创文工作添砖加瓦。
我们在梅花山麓偶见几位外地来的游客,当记者问他们,走进梅县有几天,有何感受?来自潮州的李先生说,他看完了东边的雁南飞、雁鸣湖,走进了四季佳禾的农业园,会讲客家话的人问路有指引,这座山更像城市的心肺,空气特新鲜。
从城市到乡村,梅县区正将全域旅游和创文工作结合在一起。陈阿姨居住在新县城,她对记者说,自从搬进了梅县新城这座好靓的地方以后,以前过马路与车辆争先恐后的行为,现在想起来特不好意思。
所有的这些事例,都是梅县区创文助力全域旅游的缩影。据了解,该区为了做好全域旅游的创文文章,除开展广泛宣传以外,还多管齐下营造好氛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梅县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人是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只有人变了,全域旅游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