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梅州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梅州八个县(市、区)均被列为中央苏区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一位又一位爱国的革命将领。近年来,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栏目将分两期介绍梅州各县(市、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敬请垂注。
1
梅江区
红色传统薪火相传
梅江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朱云卿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元帅等都曾留下革命活动的足迹。梅江区革命遗迹和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形成了长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丰梅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山书院、孔庙、金山顶等主要红色景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瞻仰遗迹,缅怀先烈,观光旅游。
朱云卿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办事处长巷居委小河唇10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云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红四军参谋长,1931年牺牲,年仅24岁。1983年被中央军委列入193位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之一,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杨雪如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小溪唇居委卖柴坪。杨雪如是早期中共梅县地方组织主要领导,为革命事业作出伟大贡献,曾引带朱德率领的红四军来梅进占梅城,1932年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
长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长沙村大岌顶。为纪念梅南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300多名革命烈士而建。
陈公坪革命旧址: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上村、中村。大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曾设于此。1928年朱德部队与毛泽东部队会师,红军伤兵在此疗伤。此处是梅县最后一个革命活动据点。
火混棚革命旧址: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大密村,是解放前梅南区革命游击队的战斗堡垒。
西门桥驿道遗址:位于梅江区城北镇干光村西门桥,2011年登录梅州市梅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图册。1929年10月,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来梅城,撤离时经西门桥驿道、龙上口驿道开赴江西与毛泽东会师。
龙上口驿道遗址:位于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2011年登录梅州市梅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图册。1929年秋,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来梅城,撤离梅城时部队曾在该村留宿,并经此道开赴江西。
东山书院: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小溪唇居委龙丰村东山岌下,省级文物?;さノ?。叶剑英、冯懋度等曾在此创建东山中学,叶剑英曾在此就读。
金山顶: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虹桥居委文保路1号。梅县博物馆设于此,叶选平为梅县博物馆题馆名。1929年10月,红四军在朱德率领下攻打梅城时,曾以此作突破口与国民党守军激战。1937年,政府在此处建“七贤亭”,纪念程旼、张九龄、韩愈、刘元城、狄青、文天祥、蔡蒙吉七位历史人物。
孔庙(学宫):位于梅江区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市级文物?;さノ?,700多年历史,曾经是梅州最高学府。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来梅时,曾在大成殿门口广场演讲。民国年间创办新学,为县立小学、县立中学(一中)校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1925—1927年曾在此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宫曾作为兴梅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梅县干部招待所、梅州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地址、梅县党校校址等。
梅县学宫
此外,还有当年沟通南北两岸的咽喉要道的梅江桥、中共梅县特别支部革命活动点之一的八角亭、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得名的中山街等。
2
梅县区
叶帅光辉烁今古
叶剑英纪念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筹建于2004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开园,规划占地面积482亩,分为纪念景区、人文秀区、生态林区和旅游休闲服务区。其中纪念景区,以“少怀壮志”、“泉井情深”、“力挽狂澜”、“翰墨飘香”、“百战归来”五大主题组织序列;人文秀区以叶剑英故居、叶家宗祠为核心,展示叶剑英出生和成长的环境。
叶剑英故居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是一座泥土石灰结构的普通客家民居。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建国后,他曾四次回到家乡,分别是在1951、1953、1971和1980年。1980年最后一次回乡,还在故居的上厅跟他的亲戚和地方领导人吃了一顿客家便饭,庆祝自己的83岁生辰并写出了:“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 的诗句来表达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故居在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对外开放,2001年6月由国务院宣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さノ弧?/p>
叶剑英纪念园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作为叶剑英纪念园的主体建筑,在设计理念上以舒展伏卧的体量,蜿蜒于青山之下,如孝子伏于父母膝下,安静舒缓。因适应地形所作的形体转折,也隐喻了叶剑英充满转折的一生。整个建筑像从大地里生长出的巨大石块。同时,粗糙厚重的夯土材料和轻盈的玻璃与钢的材质对比,象征了叶剑英儒雅细腻和刚劲雄浑的性格特点。
叶剑英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则分为四个展厅,展厅面积为二千四百多平方米,展线长三百二十米;厅内共用照片六百多幅,珍贵文献一百四十四份,实物近百件、艺术创作品十三件,场景五处,视屏八处。分九个章节,以编年体与小专题相结合的形式,运用雕塑、绘画、音像等与声、光、电科技手法相结合,陈列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在对叶剑英的生平进行客观、真实介绍的同时,着重表现叶剑英在几个革命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充分向世人展现叶剑英伟大光辉的一生。
叶剑英纪念园建成开放以来,发挥旅游龙头带动作用,服务于地方物质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与社会效益。游客量逐年增加。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物?;さノ?、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获得“广东省青年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在国内的红色旅游与文博界都享有一定声誉。
3
兴宁
缅怀烈士传承革命
两海会馆:两?;峁菔〖段奈锉;さノ?。位于兴城神光路5号(河背街),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
两?;峁葑飨蚨嫉孛婊?000平方米,是具有潮州风格、秀丽玲珑的艺术精品。从正门进去,庭院向纵深重叠排列,正殿左右翼以回廊,形成对称式四合院布局。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作墙壁、跳手、柱梁、斗拱、托檐等构件的装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两?;峁萦质蔷哂屑湍钜庖宓母锩胖罚?925年3月,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曾在此接见农民运动领导人,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县农运协会会址。
兴宁东征军指挥部旧址:两?;峁?/font>
李振将军纪念亭:李振将军是广东兴宁刁坊人,生于一九00年。他曾历任国民党军队的连、营、团、师、军长和兵团司令等职。他曾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后期,毅然率部起义,为四川西部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李振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先后担任过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烈士纪念碑:耸立在神光山的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六团烈士而建的。六团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它从建立到撤销,虽然只有半年多,但在解放事业中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谓“雄风赫赫千秋颂,伟绩昭昭万代传”。
赖颂祺烈士纪念碑:赖颂祺,兴宁市福兴人。1918年参加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彭湃委任为广东省农会潮梅地区特派员,兼中共兴宁党小组、党特支主要成员。1926年赴广州向周恩来请示汇报工作。后遭歹徒告发,于1927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被捕。同年四月廿三日在兴宁南门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行刑前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农会万岁!颂祺烈士身中三弹仍转身怒视刽子手,英勇就义。
合水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碑位于水库西边山岭上,建于1959年8月,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碑形为四方体,高达11米。纪念碑共有烈士707名,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烈士。碑基正面是罗屏汉、刘光夏等12位烈士的生平简介。纪念碑两侧是烈士的墓碑群。
4
平远
广东红军墙标最多的县
翻开沉甸甸的中国近现代史,平远是从瑞金到延安,逶迤二万五千里这一红色史诗中荡气回肠的一段。在这片热土上, 平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几代人共铸辉煌,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英勇牺牲和卓越贡献。据广东省文物局1981年4月调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省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其中,平远县保存完整的墙标就有123条,是全省红军墙标最多的县,分布在仁居、差干、八尺、中行、河头、东石、热柘等镇。
①平远县红军纪念园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だ芬偶?,2008年8月,平远县根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等40多位开国将帅曾先后三次率红四军到达平远为背景,在仁居镇仁居村东较场建设了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的主题公园。平远县红军纪念园现为梅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谪剐闶樵?/p>
毓秀书院位于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白岌下,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林姓十九世裔孙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学校使用,亦称毓秀学校。现为平远县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廉政教育基地,平远县重点文物?;さ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毓秀书院曾是中共平远县委领导全县革命斗争的指挥机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平远县组织的孕育、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是平远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鬯上炀?/p>
相思河是石窟河上游差干河的一个支流,河水由福建流入差干加丰村,在加丰村和湍溪村交界处合溪峰流入差干河。这条河在差干境内长约20多公里,河水清澈,河两岸崇山峻岭,绿树连绵,令人赏心悦目。据相关史料显示:明洪武年间,松溪古道就成为“粤盐赣米闽茶 ”的重要驿道,食盐、粮食和茶叶等商品在这里中转,它是古代平远县城(仁居)经差干往湍溪达福建武平的唯一通道。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有对下坝作为“盐上米下”等闽粤赣三省贸易重要通道的专门记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平远开展了全县性的革命斗争。此通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芷皆断亓沂苛暝?/p>
平远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位于平远县大柘镇清河村瓦光寨顶(平城中路)。1957年9月,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以后逐年修葺,形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陵园。200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远县红军纪念园
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鸱昙坠示樱何傲悖?/font>
5、蕉岭
革命先烈足迹遍地
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军路……走进原中央苏区县蕉岭,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你能看到不少名人故居,也能听到不少关于红色的记忆。
谈及《红军路与“红军粥”》的经典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生长于绿色竹海南磜镇石寨村的红菇菌也因此出名了,成为石寨最珍贵的土特产,享有“西藏冬虫草,石寨红菇菌”之美誉。
1929年10月,朱德率领工农红四军六千余人,从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行军到蕉岭县的南磜镇石寨村,为不打扰群众,部队露宿在石寨村圣王山上的一条石砌道上,该路后来被称为“红军路”。石寨群众知道后,用当地天然红菇菌煮粥,一担担送给红军吃??吹街蟪龅闹嗍呛焐?,刚开始有些人担心不愿吃,后经群众说明后才放心吃。后来,红军战士转战梅县松源、蕉岭,攻占梅县县城,大获全胜。红菇菌粥被称为“红军粥”,一时名扬四方。
除了红军路,蕉岭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不少。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罗福星故居、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烈士纪念碑等。
「丘逢甲故居」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故居坐落在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共计55间2堂,面积1800m2,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横的客家围屋。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p>
「革命烈士纪念碑」蕉岭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镇山公园内,于1998年9月动工,1999年2月竣工。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碑高19.98米,坐北向南竖立;碑基座正面镌刻纪念碑志,背面镌刻烈士英名;左面雕刻庆祝蕉岭解放图像,右面雕刻蕉岭长潭战斗图像。
「谢晋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由谢晋元曾祖父在清代咸丰年间建造。房屋坐西向东,为沙灰瓦结构,三幢合面两门楼平房,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两座大门分别命名为“儒林第”和“荆树居”。1905年4月,谢晋元出生在故居“儒林第”南幢,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期。为弘扬将军精神,蕉岭县政府多次筹资整修,并拨专款兴建谢晋元纪念馆、谢晋元将军塑像,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馆中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
[罗福星故居]位于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故居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2011年1月,罗福星故居被省政府增补为省级文物?;さノ?。对于研究罗福星早期在蕉岭活动情况及当地客家杠式围屋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荐旅游线路:“客家英魂,红色蕉岭”红色之旅:谢晋元故居——烈士纪念碑(镇山国家森林公园)——丘逢甲故居(逢甲村)——罗福星故居——石寨古村(走红军路,吃红军粥)
全国最早兴建的中山纪念堂
6、大埔
三河英魂永垂不朽
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原中央苏区县。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埔不少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有600多位革命烈士捐躯献身。境内发生过不少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李硕勋、方方、古大存等革命前辈都在大埔留下革命的足迹。
三河中山纪念堂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之西岸古城内,城外有虎形山,山麓之阳为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国内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列强入侵。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为挽救国家危亡,亲临三河汇城与驻扎在大埔茶阳、三河等地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议援闽护法事宜并敦促其北伐。孙中山先生在三河停留时间长达六天。1928年,经当时有关人士倡议并集资,在翁万达石坊内,兴建“中山纪念堂”以作纪念。中山纪念堂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为全国兴建最早,保留最好,设计精巧的一座中西合璧纪念堂。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鞍艘弧逼鹨寰影诱揭哿沂考湍畋私ㄓ?963年。先后被广东省批准为重点文物?;さノ缓褪 ⑹邪饕褰逃?。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该纪念园总占地18万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瞻仰平台、石雕门坊、朱德铜像、观景长廊、纪念浮雕、大型停车坪、会议室等九个部分组成。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皖南事变”后,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急剧变化。公元1941年9月,南方局党委书记方方(化名王子华)与黄维礼同志接上关系。南委机关由恭州转移到大埔角仓下,设在一间小屋子里。在离机关不到500米远的大埔角圩开办“天成”商号,作为南方分局党委地下组织联系指挥部。南方工委旧址现为大埔县文物?;さノ?、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永丰号遗址。青溪交通站位于大埔县青溪镇汀江河畔。1930年下半年,在上海的党中央成立了交通局,建立了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几条秘密交通线,青溪交通站成为上海经香港、汕头到大埔青溪进入闽西苏区的唯一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沟通党中央和苏区的内外联系,护送了大批中央负责同志到江西苏区,其中有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刘伯承、董必武、胡耀邦、德籍军事顾问李德等二百多人。交通站还为苏区运送了大批军用器材、物资、药品和给养。1991年4月,青溪交通站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赣边区党委旧址——启明寺位于大埔县光德镇上漳村。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1948年,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八月,边区工委在该处召开党代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员会。199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二九年学生军(红四军)宣传队集会场所:马图乡得震楼
7、丰顺
华夏女杰李坚真的故乡
丰顺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的韩江上游,与闽西山水相连,是处于粤东北地区的原中央苏区县。1930年夏,丰顺苏区进入全盛时期,面积占丰顺县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同年1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丰顺苏区在西北分委的领导下随闽粤赣根据地一起划归中央苏区管辖。1931年秋,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丰顺苏区已随以闽西为主体的闽粤赣苏区一起,与赣西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
东江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坐落在八乡山腹地滩下庄屋坪村,建于1985年,面积450平方米。纪念馆展出有:赤卫队使用武器——海螺号角、三叉头、长戈、火药枪、子弹袋、铅团、关刀、土地雷、瓷地雷、土炸罐等文物;当年赤卫队员标志——红袖圈、红肩章、代表会红布证章、红军襟章、布标等;苏维埃政府办公用物——农会战旗、印章、文件盒、通信袋、挂种、留声机、茶罐、茶壶、豆油灯、避风灯、船灯、墨砚等;当年的纪念章——广东省丰顺县农民协会会员证章;烈士遗物——卢济堂遗衣、文件布袋、彭在璇瓷口盅、钢叉;陈维杨遗像、陈轩子弹袋、印刷工具,刘锦标棉袄、陈淑芝的烈属光荣纪念证等。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的李坚真故居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さノ?,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ǖ谝慌┖焐糜尉渚暗恪?。
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手种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油茶树,现依旧枝繁叶茂。在故居右边通往黄金的古村道山岗上至今仍生长着逾百年檀树,1926年5月彭湃到蕉头窝宣传革命时,李坚真就是在这里站岗瞭望的。
古大存长廊
坚真公园位于丰顺县城金瓯山西侧,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当地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精神乐园。
坚真公园内建有坚真广场、休闲娱乐活动区、坚真纪念馆、主题雕塑园、坚真纪念亭、历史题材壁画以及休闲长廊等配套设施,其中,坚真纪念馆的生平事迹展示厅内分别展出了李坚真大姐不同革命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是对后辈和中小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好教材。2008年,坚真纪念馆被梅州市委宣传部评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五华
出了红军军长古大存
古大存故居在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优行径,建于清嘉庆年间。经省道S120线梅林镇金坑,走县道X003线,过梅林大桥,便可到达。
古大存(1897年—1966年),是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人,1924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五华县农会副会长,五华县农军总指挥、五华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五华县委书记、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红十一军军长兼代政委、延安中央党校一部主任,中共晋察冀党校校长、东北行政区交通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政厅厅长、中共华南分局第一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七大”和“八大”中央候补委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政治上忠贞不二,百折不挠;思想上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军事上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工作上缜密精细,极其负责;生活上联系群众,待人亲切。他一家在革命斗争中有十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誉为“一门忠烈”。1966年11月4日,古大存在广州病逝。
古大存故居为三栋进深四合院式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灰沙夯筑墙体,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历经多次火灾和洪灾的重创,故居原已破败不堪。1984年以来,古大存故居进行了多次修缮,并建成“五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内,整个左横屋被设置成六个展厅,展出有关古大存革命活动的文物、照片100多件;在中心厅,陈列着古大存雕像、简介、革命活动示意图,供群众瞻仰参观。古大存故居是五华县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五华县古大存纪念长廊位于五华县县城长乐公园内。整条长廊长约20米,宽约5米,为楼阁式建筑风格,设置有两排长凳座椅以及4个出入口,并在北出入口和西出入口处悬挂“古大存纪念长廊” 牌匾,4个出入口处的立柱上还雕刻有李坚真《古大存同志故居修复揭幕留念》、刘田夫《怀念古大存同志》以及古大存的儿子古关贤《庆父亲故居修复》、古粤贤《满江红》等纪念古大存同志的诗词,每一首诗词都饱含着对古大存的深切缅怀,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