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顺县城出发,沿206国道往北不到30公里,就到了曾被称为梅州“四大名镇”之一的丰顺县丰良镇。她之所以列之“名镇”,主要因素是从清代的1738年丰顺置县开始,直至新中国成立,这里都作为县治之地;还有就是由此背景产生的经济文化积淀,人文、市政、农工商学,都是当年全县的中心地域。
丰良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6年,丰顺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在丰良诞生;1927年,共产党领导赤卫队在丰良举行暴动,攻击县城国民党军队。1929年春至1930年冬,在丰良境内的九龙柑子窝,成立中共五县(丰顺、梅县、兴宁、五华、大埔)暴动委员会,接着又加上揭阳、潮安两县,成立中共七县联合行动委员会,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开展土地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李坚真、古大存等都曾经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印。
不久前,笔者一行走访丰良镇,亲身感受了古县城的变化发展和绚丽多姿的颜容。
洼石之地崛新城
丰良镇的发展变化,可圈可点的地方不胜枚举,新崛起的大坝(地名)新城是其中一处耀眼亮点。
规整后的丰良镇一河两岸新姿
大坝,位于丰良镇老城区良乡(地名)以西、老街(地名)以北隔溪相望的一片开阔地。这里原来是上世纪70年代改溪造田形成的低洼地。大垻开发以前,每逢大雨,流经丰良镇域的丰溪河两条支流带来的洪水,在这里集汇顶托上涨时,就会把这片土地变得一片汪洋。洪水过后,留下的就是遍地垃圾和沙石。在那20多年间,年复一年,大坝还是那个大坝,洪水还是那个洪水。
大坝新生焕彩,始于2004年。当时,作为丰顺县次中心镇的丰良,乘上了城镇发展的时代列车,在省城乡建筑设计院的指导下,大决心、大手笔兴利除弊,在这片1平方多公里的土地上建设新城的愿望,变成了实际行动。
建新城,先治水,丰良镇下了硬功。施工队伍根据科学的计算和要求,扩宽了河面,降低了河床,清除了障碍,将丰溪河老城区出口的泄洪能力从每秒1143立方米提高至1443立方米。这招带来的效果,在后来发生的洪水状况中得到了验证。
丰溪河上的古老石拱桥——普济桥
在河道改造以前的1986年7月16日,丰溪河流域24小时之间降雨286毫米,结果造成巨大洪灾,大水满过了普济桥,老街上水2米,新街上水0.6米。
河道改造以后的2006年6月9日,丰溪河流域12小时之间降雨282毫米,但造成的洪灾反比前一次轻,新街、老街免了洪害。
我们来到坐落在大坝新区的丰良镇政府大楼,这是丰良标志性的现代建筑,7层结构,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满足了镇党、政机关所属部门的办公用房需求,为群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镇政府办公大楼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丰良文化广场,协调大气,成了丰良人气最旺的地方。
镇领导告诉我们,新城区建成的主要大道(马路),东西走向的有府前路、新中路和西郊大道;南北走向的有南园路、新园路和丰园路。这些大道长度都在800米以上,其中路堤结合的滨河路达1000米。畅通宽阔的大道带旺了两边地产,新区有1700户家庭入住。街道整洁、商铺林立,新城区的面积超过了老城区的面积。
2010年6月,在紧挨大垻北边的一处山地,丰良镇启动了面积500亩的丰良公园建设。工程由广州市园林科学设计院规划设计,景点项目有东门广场、文化碑廊、登山道路、休闲亭阁、半山广场、荷花水塘等。这天,我们攀上公园山巅的望丰亭,体验公园韵味,俯瞰丰良全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近两年来,丰良镇投入了资金8000多万元,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要求,改造规整了新老城区的一河两岸和市政建筑。丰良镇容颜巨变,让人感同身受。
乡村振兴奏春潮
这天下午,我们来到布心村西边的杨焕庭家庭农场。只见这里丘陵起伏,满山翠绿,一片紧挨一片的柚子果树,望不到尽头。农场主人杨焕庭好客热情,邀请我们到农场园林参观。交谈之间,我们知道这里成立了丰顺县杨焕种养专业合作社,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为该场授予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称号。杨场长告诉我们,场里有6名固定场员,除草、整枝、下肥等管理期间,聘请季节工多达30多人。去年,农场的柚果收入一项,达到160多万元。
据了解,现在丰良镇耕山养殖的场、园,有上百家之多,这些生产实体,为城乡绿化、美化、发展经济,为村民提供务工机会,起到了很大作用。前文提到的杨焕庭农场,去年为打工的村民支付的务工费就达到45万多元。
丰良镇根据镇内各地的传统产业优势,加强科学规划指导,打造产业片区,稳步推进“一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镇内已经形成的规模产业项目有:专供大湾区需求的蔬菜基地600亩,青柠檬柑橘柚基地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6000亩,烤烟种植基地600亩,形成了年产百万斤的米粉生产片区。同时投入1000万元,布局了村级光伏项目,激活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镇政府拿出实招,致力提升镇容村貌。在圩镇,投入了600万元,对老城区的新大街、新后街、一横街、二横街、暹罗街、河唇街、十字街等古老街道进行改造,铺设了地下管网,规整了路面,建设了路口景观公园。
在乡下,完善乡村公路的“毛细血管”工程;建成了农村“四好”公路40公里;选配了83条溪流河长,坚持常态化的河道清漂;往溪河投放了十万尾鱼苗,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聘请专业环卫公司,为乡村发放650个垃圾桶箱,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完成6240多户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改造,改善镇容村貌的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迅速提升。
如今丰良,无论在城镇街道还是农村乡下,都能让人感觉到道路畅顺,环境洁净。半数以上的行政村和较大村落,都建设了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城乡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让人欣慰感慨。
城乡风光绿映红
丰良镇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多姿。日流量1500吨的丰良温泉,闻名遐迩?!胺崴彻虐司啊敝?,丰良镇内就有“丰溪春涨”、“古榕夕照”、“龙山秋月”、“古寺溪桃”、“韩岽笼云”、“银瓶霁雪”等六处之多。170多年前建筑的石拱桥——普济桥,180多年前建筑的丰良斜塔,至今壮观依然。镇内共有17处县级以上认定的文物?;さノ?,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区精神的教育活动中,丰良镇域的革命遗址全面得到了?;だ?。这里修复了丰顺县第一个中共组织成立的旧址普善堂;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旧址永昌居;修复了中共梅丰县委和中共五县暴动委员会、中共七县联合行动委员会的成立旧址。
2021年修复的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旧址永昌居
丰良镇已经成为红色游、乡村游、名山游的理想之地。镇内数处红色遗址,完善配套了交通和环境设施,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干部、学校师生,旅游团队,一批接着一批。乡村景点,游客趋之若鹜。三山村的小桥流水古驿道,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赏人流,村中百亩桃花盛开季节,游人摩肩接踵,拥挤村落。
旅游乡村三山村
丰良镇西南边海拔1050米的韩山,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途宿该地得名。现在这里建成了韩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属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集体验韩愈文化、生态茶园观光,高山休闲览胜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韩山历史文化风景区
笔者去年秋天到了韩山,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白话诗:韩岽时值已深秋,满目春光未见收。昔誉丰顺景一隅,古韵新姿更风流。园林楼阁独一职,寒冬酷暑任去留。乡邑名胜此一处,与君常作惬意游。
走访丰良,感慨万千。我们衷心祝愿这座古镇,在不断前行发展的征途上,变得更加年轻,更有生机,更加壮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