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抗日胜利后的这一年大年初四上午,紫金县古竹村一对新婚夫妇,在一个挑着“箩格”的家丁陪同下,转门回娘家。女的穿着大红小青滚边的大襟衫,脚穿一双绣花鞋,男的身躯魁梧,身穿长衫,手拿一本线装书,俨然一位大少爷。三人横渡东江河,从渡船刚靠上岸,国民党乡公所的自卫队岗哨便上前盘问:“干什么的?”自卫队喝道。
“有眼看嘛?转门的!”新婿郎翻了一眼答道。
“去哪里?”
“五眼桥!”
一个叼着香烟的瘦高个子,大概是个小头目,三角眼一翻,向三个人扫了一眼,边做手势边喝着:“去吧,去吧!”
三人直往五眼桥而去,到了大径,又碰上了从博罗县往古竹的国民党保安十三团的一群官员。几声吆喝,一阵盘问,“新郎”对答如流,全无破绽。
“搜!”连长一声令下,几个士兵上前打开箩格一看。
“报告,只有大块的猪肉、大瓶的老酒。”通身搜遍新郎、家丁后.还想搜新娘子。
新郎一步上前挡?。骸澳愀摇保?/p>
家丁显得自豪地说:“少爷是古竹黎两安家的人”。
清代,古竹黎两安有人在梧州府做官,在故土建有官厅,后裔人才辈出,在惠(阳)紫(金)河(源)博(罗)区还有很大的声望。连长一听是“黎两安家的”,使了一眼色,示意罢休。
中午,三人到了五眼桥?!靶吕伞币簧谏冢淮蠛荷锨按蚩岣?,从猪肉下面取了短枪8支、日本手榴弹两个和200发子弹。新娘子从身上取出一封情报,交给“新郎”?!凹叶 敝匦麓虬缫环指葱吕纱虬纾胄履镒诱娴淖湃チ?。
原来,扮“家丁”的叫张国钊,他的兄长张发,是大革命时期的老革命,一直坚持地下斗争工作。他在古竹圩开了一间店,作为古竹警察所赖德彰(地下党员)与中共紫金县委、东江特委的单线联络之处;又在老家沙坳,设立从新围、榕树下到蓼坑的中转站。东纵北撤后,中共广东省委、九连工委派黎孟和黎克、李良、李花白等人,回紫金县开展重建武装,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工作。为了支援江北游击队,中共紫金县委张笑梅等人筹集了8支手枪、2颗日本手榴弹和200发子弹,决定由殷东生护送,在春节前后,通过古竹、蓝田国民党乡公所和东江东西两岸的岗哨送到五眼桥。但敌人岗哨重重,如何才能安全送到?
经过周密计划,决定利用张国钊刚新婚,由殷东生打扮成新郎,新郎张国钊改扮家丁,密件藏在新娘身上,枪弹放在格箩底,上面盖着酒肉,装扮成望族名门人家的新娘转门回娘家模样。结果,终于骗过沿途国民党的岗哨,胜利完成了任务。